2020年,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结合学校年度转隶和新冠肺炎疫情实际,深入学习贯彻学校八届二次职代会校长工作报告精神,围绕学校整体发展规划要求,立足新起点,聚焦新目标,坚持“先规模,后结构,再层次”的思路不变,贴心服务教学科研,不断提升国际化工作在学校转隶转型建设过程中的贡献度。
第一、增强国际合作交流意识,完善学校国际合作交流布局。
一是继续邀请国(境)外高校领导、知名教授或事务代表来校访问交流(5次),引入新项目,开放新思想。二是学校要自筹经费设立出国专项资金,有计划、高质量组织我校领导、学院(部门)领导、或骨干教师团组出访国外合作高校,切实推进对外回访交流,年内力争组织领导团组或合作项目团组出国交流。三是继续争取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家留学基金委和教育部(厅)有关项目,选派教师和外事管理等干部赴海外专题访学、调研或培训,不断提升队伍国际化业务素质(3人)。四是鼓励师生出国(境)开展人文和学术交流、科研合作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力争组织与“一带一路”沿线德国、爱尔兰、韩国、日本或马来西亚等国高校老师和学生交流互访活动。
第二、优化学生派出结构,稳定在校生出国(境)交流学习规模,提高毕业生硕士留学率。
一是优化派出渠道,组织公派、自费和志愿者等不同层次留学,力争2020年赴国(境)外学习交流学生数稳定在30人以上。二是协同二级学院做好海外交流项目的宣传与总结,组织项目宣讲5场以上,举办学生海外经验交流分享会,加强指导服务,提升学生海外交流意识。三是发挥二级学院主体作用,会同相关部门和学院,建设相应的留学硕士项目,开展毕业生出国留学咨询,为毕业生出国(境)深造创造更好条件。四是优化管理和服务,提升出国留学质量,逐步引导学院将学生海外交流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做好行前教育、境外监控等过程管理,探索留学海外突发事件应急措施,建立和完善线上线下联系,保持常态化信息发布机制。
第三、加大国际教育内涵建设,提升外国留学生培养能力。
一是逐步完善汉语语言与文化课程及教学体系,提升文学院外国留学生培养能力,提高自费留学生和交换生的培养质量。二是平稳开拓留学生招生渠道,增加与外国留学生招生机构或国外高校的密切合作,使留学生数量保持10人左右。三是完善内部激励机制,推动趋同化管理,提高服务水平,让留学生融入学校的工作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四是协调推进全英课程或专业建设,遴选校内教师和引进外籍教师,开展全英文课程和专业立项建设,并逐步建立长效机制,走国际化课程或专业常态化之路。
第四、有效推进现有校际交流项目,启动新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申请工作。
一是梳理遴选现有的校际间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专业实习等校际合作项目,找准重点学院扎实推进,基本稳定学生国际化培养数量。二是按照学校总体安排,依托教育部人文交流项目为建设“经世国际学院”做好服务,启动1项新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申报工作,规划建立1个重点来华留学生生源基地,与企业和国外高校进行联合培养学生,充分落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评估要求的四个三分之一,保障联合培养的基本条件和标准,逐步实现出国学生数年均增长5%以上的指标。
第五、继续加大引智力度,加速推进师资队伍国际化。
一是扩大语言类外籍教师的规模,保证外语教学的良好氛围。二是优化外籍教师结构,尝试引入专业类外籍教师,提高专业课程和教学国际化融入。全年聘请外籍教师长期任教6-8人,参与教学或科研活动5次以上,逐步提升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
第六、推进国际化工作保障能力建设,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
一是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国际教育学院)岗位设置和调整工作,加强人员专业性配置,选拔懂外语、懂管理、懂教育的人员充实外事队伍,并理顺内部管理,调动工作积极性。二是进一步完善二级学院为实施主体的国际合作交流管理机制,加强二级学院外事工作队伍建设,稳步推进国际化工作重心下移,构建学校统一领导,部门、学院既分工又协作的外事工作管理运行体制。
注: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涉及出入(国)境的外事工作将无法开展。所以,如果疫情不允许,工作任务则不设年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