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首页  合作办学  外国专家  出国出境  留学信息  联系我们  学校首页 
国际合作交流处
详细内容
当前位置: 站点首页>>国际教育资讯>>正文
面对挑战的世界教育
2013-05-06 14:05  

 

    当前,教育面对着许多挑战,这些挑战包括: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重点要解决什么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当然还有教育形态,特别是学校教育形态变化的问题,我想这些问题给我们带来困惑,当然也对教育带来了挑战。

                                                          ——陶西平

    教育目的——培养什么样的人?

    2013年2月1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了美国国情咨文演讲,演讲中涉及教育部分的重点是:加快普及学前教育,改变高中教育职能和减轻高校学费负担。

普京在俄罗斯政府主席团会议中表示,2011至2015年俄罗斯将拨款1370亿卢布发展联邦教育计划各项措施。在该计划框架下,相当部分的资金将用来发展“资优儿童教育”。

    人力资源目标vs个人发展目标。我们既要通过教育开发人力资源,又要服务于个体自身发展。作为人力资源目标的实现强调教育规划,而作为个人发展目标的实现又要求教育多样化以适应不同个体的需要,这两者之间需要协调。

    教育适应个体vs个体适应社会。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智能结构,所以教育应该创造适合不同人的教育。但是当个人步入社会之后,社会不会去适应每个人,因此个人又必须能适应社会,所以教育既要适应个人发展的需要,又要让他将来能够适应社会,前者强调个性化的教育,后者强调人的社会化过程,这两者在教育过程中需要统一。

    面向优秀人才vs面向国民素质。教育究竟是要主要面向优秀人才培养还是面向全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强调教育公平的时候更多是要强调对所有人同等对待,而强调优秀人才的时候又强调培养精英,所以又需要处理好教育精英性与普惠性之间的关系。

面对现实就业vs面对未来发展。当前,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几乎都存在学生接受教育之后就业难的问题,这当然由诸多因素造成。这是一个现实问题,但是教育又不能只面向学生的就业,还要为他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面对现实就业就更强调教育的现效益,而面向未来的发展就更强调教育的长远性。两者需要协调。

    教育公平的困惑

    2012年9月,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正式启动“教育第一”全球行动。该行动旨在通过高层面的全球主张平台,产生一个新的推动力,调动所有资源和各界合作伙伴的力量,帮助每一个孩子获得基础教育,从而切实推进与教育相关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在2015年之前如期圆满实现。

    当前,各国教育关注的重点,一是教育的公平,二是教育的质量。

    在公平的问题上,现在也面对着一系列的困惑,这些困惑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挑战。

    公平vs发展。公平强调的是机会均等,发展强调的是水平提升。均衡水平高的地区,发展水平不一定高,教育发达的地区,不一定均衡。不能只要水平的提升但不公平,但也不能只要公平,但水平很低。所以两者如何统一也是一个问题。

    公平vs差异。不同国家在推动教育公平问题上所采取的政策并不尽相同,有的强调无差别化,比如日本在一个地区之内对学校投入、办学条件各方面的要求基本一致,这样可以保证学校之间的公平。而英国提出建设特色学校,认为基础薄弱学校只有形成特色,才可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特色就是一个领域的卓越,基础薄弱学校改建时就以特色进行设计,这样就出现了差异化。两种思路都值得借鉴。公平vs选择。公平是人权,选择也是人权。我们既要提供公平的教育,又要提供选择的机会,不是不可选择的公平,而应该是“可选择的公平”,这种有选择的公平如何实现,也是难题。

    公平vs选拔。高一级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需要选拔,如何选拔才能体现公平?一种认为选拔只有用刚性指标才公平,也就是“分数”,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但另一种认为不能完全靠分数,因为人的素质是全面的,要通过多种方式考察,强调突出柔性。选拔过程中如何做到刚柔相济。

    教育质量——不是上学就能改变命运

    2000年,达喀尔宣言中有一句很著名的话,“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入学是‘胜利’,但是如果不能使他们接受保证质量的教育,那不过是一种空洞的胜利。”正如针对2月13号奥巴马的演讲,哥伦比亚大学著名教授就写了一篇文章,叫做《机会的公平,美好的梦想》,他认为,如奥巴马所讲,一个贫穷家庭的孩子接受教育以后可以和别人一样过体面、有尊严的生活,这在20年以前的美国是可能的,在现在的美国是不可能的,原因在于目前美国的贫穷阶层在扩大,中产阶层在下滑,而富裕阶层更富,不能使所有孩子都接受保证质量的教育。教育内容知识本位vs能力导向vs价值导向。从教育内容上看,学校教育原来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授,现在更强调能力的培养,学校教育正从知识本位向能力导向转变。但近年来,许多国家都发现价值观教育更为重要。

    拓展vs基础。目前,一种主张是应该使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有更为广博的知识,让更多的教学内容进入到教学领域中来;但另外一种认为基础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所以要集中力量把基础打好。因此,就出现了广博宽厚和集中坚实的协调。

    法国于2004年颁布了教育指导法,针对法国在OECD国际学生评估中成绩下降,指出原因在于进入基础教育的内容过多,而忽视了基础知识的巩固。因此,重新强调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基础教育应该完成他应该完成和能够完成的任务。为了界定什么是基础教育应该打好的基础,法国教育部颁布了《共同基础法令》提出基础教育阶段应该在七方面打好基础,其中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容。

    教育方式

    宽松教育vs严格教育。现在东西方教育改革走向有点相向而行,中国教育更多想学习西方的“宽松”,西方的教育更多想学中国的“严格”。关于“虎妈”的争论就是一例。宽松教育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严格教育更容易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两者如何统一?

    传统式教学vs翻转式教学。传统式教育以教师讲授为主,而近几年开始兴起的翻转式教学就是反过来,学生在课下自学内容,课堂上进行研讨、探究。但有的翻转式教学实验造成课上、课下都没有时间,负担又重起来了。所以这种矛盾也需要协调。

    终结性评价vs发展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强调结果,发展性评价强调过程。在这个问题上专家们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哥伦比亚教育大学的前院长阿瑟莱温写过一篇文章《会教与教会》,他认为美国的教师教育的弱点在于培养了一批会教的老师,但是没有培养出一批能把学生教会的老师。因此,评价教师最终还是要看结果。

    教师队伍——谷歌的挑战

    2012年3月,纽约举行了第二届世界教师大会,在这次大会上有一些共识,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学校取得更大成绩,越来越多的国家给予学校在课程设计和资源管理方面更大的自主权。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领导现在已不仅仅是一个行政管理人员。21世纪学校领导有着不同的作用和责任。各国必须成功培养高效的学校领导。同时,会上就21世纪的教师与过去有何不同做了分析,提出了这样的看法。

    在过去,教师期望他们所教的内容能够延续学生的一生。而今天,个体能够在谷歌上获得知识,大量常规认知技能正被数字化或外包,教育系统必须更加强调让个体成为终身学习者,能够进行复杂的思维,并能够完成计算机不能简单代替的复杂工作。这要求学生不仅能够不断应用知识,而且要不断学习、成长,找到他们在飞速变革的世界中的位置;过去,政策关注点是教育提供,而现在关注教育结果;过去,是传递现有的知识,现在面临的挑战是一线教师需要不断应对学生拥有的知识;过去,教师只需停留在课堂,他们非常明确要教什么,现在,最先进的教育体系为学生设定了宏伟的目标,需要培养教师并提供给他们工具以构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过去,不同学生用相同的方式教,而现在教师需要用差异化教学实践来包容学生的多样化;过去的目标是标准化和一致,现在则强调独创性和个性化教育体验;过去是课程中心,而现在是学习者中心。

    因此,21世纪的教师必须成为高水平的知识工作者,不断提高他们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发展。

    学校形态——平板电脑的挑战

    2011年9月美国教育部长邓肯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投入很大,却没有产生像在生产和流通领域那样的效果呢?他认为,是因为教育没有发生结构性的改变。

    21世纪什么样的科学会引领世界的发展。美国专家们认为NBIC会引领世界的发展,也就是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与认知科学构成的聚合科技,这四者的两两融合、三三结合、四者结合,最终不仅会促进整个世界的发展,甚至有可能像当年人学会直立行走和学会语言一样改变人类的物种。

    2012年《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预测六项技术将进入教育,其中涉及移动设备及其应用程序、平板电脑、基于游戏的学习、个人学习环境、增强现实、自然用户界面等。里面有一个观点值得我们注意,我们现在害怕移动设备带进学校,害怕游戏影响学生学习,这是有道理的。但地平线报告促使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能不能把移动设备这种工具,以及学生喜欢的游戏变成引导学生学习的正能量。美国最近有一个调查显示,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用移动设备做作业,印度现在由政府补贴出了一种平板电脑,这种平板电脑在教学当中的应用已经在大学培养了25000名教师,而由于政府补贴这种用于教学的平板电脑目前的价格是20美元。因此,聚合科技的应用最终可能会使得学校形态改变,自组织自学习会成为教育的重要形式,最终像比尔盖茨预言的那样,学校的形态会发生改变。

    如何应对挑战?

    面对当代世界教育的挑战,要求我们回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世界教育创新峰会上说:“21世纪的教育需要重大创新,这是因为我们的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融合,知识驱动性也越来越强。在这情形下,我们必须就教育的目的、学习的内容、为什么学习以及如何学习开展批判的、持续的交流和对话。”她提出实现全民教育的目标需要教育创新,提高各级教育质量需要教育创新,建立全球共享的文化需要教育创新,应对深刻而快速的变革也需要教育创新。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推进教育改革,都认为教育并不完全适合自己国家发展的需要,各国政党也几乎都把教育的主张当做重要的竞选口号。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特点,首先就是政府主导,政府提出教育改革的目标,进行顶层设计。第二是问题引领,由于各国教育存在问题不同,不同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向并不完全一样。比如中国目前把减轻负担、提高质量当做改革的重要内容;而日本认为他们的宽松教育改革失败了,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所以开始增加教学时数、教育难度。第三是矛盾错综,因为任何一项教育改革都会触及不同的利益群体,因此矛盾是比较复杂的,既有观念问题,体制问题,也有利益问题。所以目前各国教育改革的推进都遇到不少困难,都在探索中前进。

    (作者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总督学顾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副主席,本文摘编自作者在日前美国国际教育发展协会主办的“2013年基础教育国际化研讨会”上的发言。)

 

关闭窗口


新闻速递
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代表团来访
我校与日本北洋大学举行线上会谈
我校与韩国又松大学举行线上会谈
我校申报物联网工程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教育部批准
温馨提示
· 世界时间 2017/06/26
· 航班信息 2017/06/23
· 外汇牌价 2017/05/26
· 铁路信息 2017/05/26
· 世界天气链接 2017/05/25